绿联 绿联

【慧联产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布局及重点城市发展概况

发表于:2024-03-12

导语: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关键,也是应对气候挑战、促进绿色发展和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策略。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我国已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涵盖关键零部件研发到整车制造。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地区分布以及重要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概述,供读者参考。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图谱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分为技术层、材料端、核心装置部件、整车及后市场四个层次,产业链上游包括材料端和核心装置部件,其中材料包括多种金属、矿产材料等,装置部件包括电控、电池、电机、电子器件、常规部件等;中游是整车制造,按照动力模式可分为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等;下游为充电设备及后汽车市场服务市场,其中后汽车市场服务包括共享租赁、汽车展销、汽车金融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产销量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6.04%。2023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743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30.25%,与2022年相比增加207万辆,增长38.76%。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性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改善,截止2023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59.6万台,同比增加65.0%。另外,截止2023年12月,我国换电站总数共3567座。同时,全国已设立超过1万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基本保障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就近回收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布局结构分析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集聚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其中,珠三角地区代表企业有比亚迪、小鹏汽车、广汽埃安等;长三角地区代表企业有上汽集团、特斯拉、吉利集团等;京津冀地区代表企业有长城汽车、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

  • 珠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有传统汽车产业的制造基础,又有人工智能、通信科技等新兴产业的优势,并且拥有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优势,大幅提升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运行效率。目前,已形成广州、深圳、佛山新能源汽车核心集聚区,以及东莞、惠州、肇庆等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及新材料配套项目集中区。在比亚迪、广汽埃安、小鹏等新能源整车企业的拉动下,珠三角地区已经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自主品牌和相对完备的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
  • 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内最早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布局的区域之一,如今全国每三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产自长三角地区。2022年末,长三角三省一市新能源车保有量309.6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新注册138万辆,占到新能源车保有量的四成六,新能源车产值、产量和终端销售三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属地汽车(总体)水平。当前,长三角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然形成了以上海为总部,在苏浙皖设立制造基地的联动模式,其中,上海主要布局在安亭、临港新片区、金桥及张江等地区;浙江重点布局在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台州等地;江苏重点布局在南京、徐州、苏州、盐城、扬州等地;安徽重点布局在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六安等地。

  • 京津冀地区作为全国六大整车产业集群之一,具备较强的发展基础,北京在整车生产、智能驾驶系统、基础设施等领域有较强实力,天津重点发展汽车芯片、汽车装备等领域,河北在整车生产、底盘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电子电器系统、车身系统领域均有布局。从区域布局上看,北京重点布局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昌平、大兴等地;天津重点布局在滨海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丽区、西青区、宁河区等地;河北重点布局在保定、沧州等地。

 

重点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概况:

深圳

深圳跃居第一,2023年全市规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3%,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04.2%。2022年其新能源汽车产量为87.47万辆,折算下来已突破178万辆。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一路狂飙”,2023年第四季度纯电动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024,417辆,继续保持首位。

 
上海
上海位居次席,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8.68万辆,同比增长34.4%,在全市汽车产量的占比高达65%。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到94.7万辆,同比增长33%,在全球产能中占比过半。这里也成为特斯拉在全球主要的出口中心,远销亚太、欧洲等多个国家。

 

西安

深圳、上海、西安围绕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展开激烈竞争。2022年以年产101.55万辆新能源汽车成绩摘得桂冠的西安有所“退步”,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8.38万辆。尽管西安吉利生产的星越L、奔驰Smart等车型产销量迅速攀升,但由于比亚迪常州、抚州、济南、郑州、合肥、襄阳等新工厂投产、达产,西安工厂部分畅销车型的产能被分流。资料显示,2023年比亚迪最畅销的五大车型为秦PLUS DM-i、元PLUS、海豚、宋PLUS、海鸥,除了元PLUS,其他畅销车型西安均有生产,国产百万高端豪车仰望U、方程豹等多款新车型也已在当地投产。

 
合肥

合肥将汽车列为“首位产业”,通过“以投带引”,集聚了江淮、大众安徽、蔚来、安凯、长安、比亚迪等6家整车厂,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科技等500多家配套企业,2023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74万辆,同比增长1.6倍,跻身全国前五,今年力争突破120万辆。

 
常州

正聚力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常州,引进了比亚迪、理想两大整车企业,中创新航、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佛吉亚、泰瑞电子等零部件企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7.3%至67.8万辆,占江苏省产量的70%。


长沙

2023年1-9月,长沙新能源汽车产量55.51万辆,占全国同期比重提升至8.8%。当地拥有比亚迪、上汽大众、北汽福田、广汽埃安等6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集聚博世长沙、索恩格、中信戴卡、住友橡胶等汽车零部件企业近300家。过多年耕耘,比亚迪已布局了雨花汽车、星朝汽车、宁乡电池、望城电子四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项目。2023年9月,产自雨花区的豪华MPV腾势D9下线第10万辆车,距离首台量产车下线仅过去11个月,成为我国汽车品牌中最快达到10万台量产的新能源车型。

广州
广州已经连续多年蝉联国内“汽车第一城”的称号,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65万辆,同比增长1.1倍,占整车产量比重突破20%,同比提升10.5个百分点。广汽埃安2023年累计销量48万辆,同比增长77.02%,2024年要挑战80万辆的销量目标。另一家本土造车新势力小鹏,2024年的销量目标为28万辆,将在去年14.2万辆的基础上增长97.2%。在深圳、广州的带动下,2023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53.18万辆,占比26.8%。换句话说,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叠加佛山、肇庆等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或有望冲击500万辆。

重庆

作为燃油车时代全国七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重庆曾经历长时间的低迷,直到2022年发布了34条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开始发力转型后一改颓势,回归强势反弹的轨道。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0.03万辆,同比增长30.3%。在全市汽车产量中的占比提升至21.6%,要知道2020年这一数字仅有2.7%。

 
重庆新能源车产量基本由长安(深蓝、阿维塔、启源)、赛力斯等本地车企贡献。根据规划,到2027年全市将力争汽车产业规模突破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200万辆。

柳州

被誉为“汽车拉着跑的城市”的柳州,是全国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2023年新能源整车完成生产47.6万辆,上汽通用五菱是当地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之一,2023年从柳州及其他口岸出口累计24094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65%。

相关文章

10-02战略合作|谢岗镇人民政府与慧联产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03-18“新质生产力”新解读,三大方向锁定关键发展领域

12-24绿联产服中心荣获东莞私募行业优秀服务平台

12-24热烈祝贺绿联产服提供运营服务支持的寮盈慧谷(商会大厦)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

12-31数字赋能·共话信息科技产业未来